「英國版黃藍地圖」的觸發點是一場黃藍衝突。
去年 12 月 12 日,居英港人團體「暖氣軍師撐香港」在倫敦舉行「中大理大保衛戰一週年紀念集會」。事後「曼城華埠街坊商會」於 Facebook 大罵他們是「廢青亂港分子」,擔心他們「遲早都會搞到曼城來」(見當時報道)。
言論一出,居英港人譁然,不少人在 FB 留言反擊,指他們是「藍屍」。會長陳新貴即收回有關言論,在一片抨擊聲中,更辭去會長職務。
事件未完。「暖氣軍師撐香港」指商會言論「反映在英國推廣黃色經濟圈的重要性」,於是推出「英國黃藍地圖」計劃,呼籲網民報料鎖定英國的「黃店」與「藍店」。地圖在 1 月推出,網民盛讚實用。
對「暖氣軍師」發言人 Terry 來說,「英國黃藍地圖」是維持香港民族認知的重要工具。
只是,其副作用是又引來更多的「黃藍衝突」。
* * *
將香港黃藍延伸到英國
去年 10 月,從香港移英 20 年的 Terry 與一班居英港人朋友於倫敦舉辦聲援「12 港人」的集會。這是「暖氣軍師撐香港」9 月成立後首次舉辦的活動。Terry 是「暖氣軍師」的發言人。
他相信在海外延續香港黃藍抗爭,有一定價值。
Terry 認為黃藍之分代表香港人民族覺醒。「黃」的有香港民族認同感,「藍」的則沒有。「黃藍地圖」是用來延續這種精神。Terry 和他的戰友希望透過「黃藍地圖」,向消費者提供資訊參考。
「香港整個黃色經濟圈體系已經好成熟,只不過這事現在延伸到英國而已。」他說。「所以這事不是我們發明。如果你問目的,那就是延續這件事,如此而已。」
以什麼準則分黃藍?
「英國黃藍地圖」推出至今約兩個月,共有 101 間「黃藍」商戶紀錄,黃店 48 間,藍店略多,有 53 間;不少黃藍店集中在倫敦和曼徹斯特。
店舖是黃是藍,目前仍主要靠網友報料,「暖氣軍師」團隊亦有參考英國「黃藍分類」網 Shopping Guide In The UK 和「港人在 Brighton」等網站的資料。Terry 指,初期會取採較寬鬆的原則,最基本只要有「表過態,在社交平台發過文」,即可歸為黃或藍。展望將來,Terry 則希望英國完全解封後,能派組織成員親身到商舖查證,儘管一些位處偏遠地區的黃店,仍要靠網友幫忙。
根據「暖氣軍師撐香港」解釋,「英國黃藍地圖」對黃藍的定義與香港相約,「有行動支持對抗暴政」會被歸類為黃,藍店則做「抹黑抗爭及其關係者」的事。
實際上的定義則似乎還要寬廣些。地圖上每家「黃店」「藍店」都附有原因說明,當中許多不限與香港有關。就記者所見,大多數店舖被歸分黃藍,不外乎三個原因﹕
(一)店主被指是「黃絲」、「藍絲」,例﹕
貝辛斯托克・The Café Terrace・藍店
原因﹕店主係英國藍絲 FB group BBC – British Born Chinese! 嘅活躍成員倫敦・The Little Tibet・黃店
原因﹕店主係黃絲
(二)店舖展示的物品有政治傾向,例﹕
威爾斯・合榮行・藍店
原因﹕在店中張貼「祖国永远在你身边」約克・上水站・黃店
原因﹕有貼連儂牆
(三)店主被指曾發政治言論,例﹕
樸茨茅夫・金飯碗・藍店
原因﹕形容香港抗爭者為暴徒,信 TVB 嘅假新聞倫敦・Cynthia.C Design・黃店
原因﹕多次於 FB 發文支持香港抗爭
這個專題報道過的網上超市華南行,亦因在 FB 上分享「鏗鏘集:7.21 誰主真相」和「送齊上齊落揮春」,被歸類為黃店(儘管在社交媒體曾引起過爭議)。至於匯豐銀行 HSBC,凍結過星火和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戶口,唔使諗梗係藍。
地圖仍在不斷更新。馬莎百貨被標為「黃」,因為「中止跟所有牽涉新疆奴隸工的生產商合作,並堵截一切由新疆生產的原材料和製成品」;至於無印良品,當然是「藍」了,因為它「採用維吾爾人集中營生產嘅棉產品」。
不滿標籤,怎樣除名?
然而不是人人都願意被貼黃藍標籤。一貼,衝突就來了。
雖然「暖氣軍師」說過會給機會商戶澄清,「隨時歡迎愛國愛黨人士痛改前非,棄暗投明」,但要從「藍店」名單除名,可不那麼容易。
有一間位於蘇格蘭的中餐館被標示為「藍店」,原因是店主被指是某「藍絲谷」活躍成員。Terry 說,店主對此非常不滿,堅稱自己「沒政治取向,非黃亦非藍」,要求「暖氣軍師」將其店剔出藍店名單。
Terry 說自己曾經見過這店主於 FB 發表藍絲言論,其個人 FB 帳戶的頭像又是一面中國國旗,「藍絲」表面證據充份,因此反對無效。
曾罵「暖氣軍師」是「廢青亂港分子」的「曼城華埠街坊商會」,雖然商會主席已辭任兼收回言論,但在英版黃藍地圖中,仍有不少商戶因店主是「曼城華埠街坊商會」成員而被列為藍店。
比如當時商會副主席陳啟麟,他有份創辦的「英國創城地產」就至今仍被標為藍店,儘管他於去年 12 月已發聲明「割席」,既指前主席的「廢青」言論未經商戶及理事會同意發出,還公布「脫離」商會。
Terry 認為,陳啟麟有說「脫離」商會,有說主席不代表自己,但沒譴責主席言論,沒有表明支持香港,仍未足夠令他洗脫「藍名」。
「發聲明說自己是『黃』,這樣就可以。」
表態的自由
地圖到底是否好用、應該用呢?一方面有很多網民表示感激,「黃店會變景點,完咗 lockdown,就可以去拜訪」,但亦有居英十多年的網友對英國黃藍抗爭大潑冷水,反對將香港「黃藍」帶到別人社會,指英國不容「政治歧視」。亦有人說,「大家過得英國,就放低香港那種黃藍二元之分的政治」。
Terry 認為,英國社會有言論自由、政治表態自由,表態撐黃或撐藍,有何不何?
「政治取態是可以接受的,即使你公開表示『撐左』或『撐右』、工黨或保守黨,或在門口掛上工黨旗。」他說。「如果他們(英國本地人)這也接受得到,為何黃藍接受不到?」
他笑說,「藍營」也可反過來按地圖資訊,選擇光顧「藍店」。「我們的地圖沒有詆毀藍店啊,很公平;絕對沒詆毀,沒有說藍店難吃,沒有。十分資訊性」。
「公平點說,就是希望讓大家可以做一個 informed decision(有根據的決定)。他們如果是黃,就支持黃;藍的就支持藍,如此而已。大家想怎樣用這地圖就怎樣用。」
至於英國進行黃藍抗爭,有用還是沒用,Terry 認為要看長遠。
「直接(效用)就不多,間接來說就是讓香港那邊的人知道,其實在世界其他地方,都有其他人支持他們。他們並不孤獨。」
Terry 於 2001 年來到英國入讀寄宿學校,之後便留在英國生活。移英 20 年,他沒有忘記香港人的身分。他始終相信,海外港人,能為香港保存些什麼。
「可算是保留一份希望、一些種子,尤其是現在政府想將香港人洗牌,找『新香港人』入去,換人如換血,再過十年、廿年,新香港人可能不是現在這樣。」
「可能海外的人反而保留了香港民族身分認同。從這層面看,海外的黃藍抗爭,可能有幫助。」
文/阿草
2021/3/28 – 9:30
【帶著黃藍去英國・3】流亡者的倫敦生活:縱使困難,搵工買嘢仍堅持黃藍
英國倫敦唐人街入口有一塊標誌性的牌匾,刻有「中國太平」四字。從香港逃亡到倫敦的 R(化名),因為求職而來到這裡。
突然,身後一個男人用普通話叫住她。
「請問你懂英文嗎?」男人說,同時遞出一疊紙。「我看不懂這封信。」
眼前這個男人行動不便,頭髮花白凌亂,戴眼鏡,留有白鬚,在 R 看起來就像中國民工的樣子。她想,這普通話男大概是一個人在英國生活,苦無對策才要來到唐人街上,請一個陌生人幫他看信。R 決定幫助他。
然而在香港,她曾經是個連大陸人問路都不會回答的人。「有咩你自己睇,一係你就唔好嚟。」她會這樣想。
在香港的時候,「他們」來到了屬於她的地方。如今在英國,她與「他們」同樣不屬於這裡。
她的心態不一樣了。而在這心態的變化當中,是似乎沒盡頭的掙扎。
「我連底衫褲都係黃店」
與許多香港人一樣,自 2019 年開始 R 與她的男友就是抗爭的活躍份子。有「香港人日程」時走過在最前線;沒有「香港人日程」時,則將抗爭融入日常生活。
在港時,R 自言是個徹底執行「黃藍」分野的人。
「我本身雖然唔鐘意呢個 label,但明白 label 係方便人的行動,所以我好希望盡量把生活上所有花費都用在黃店身上。」
返工放 lunch 只吃黃店,同事邀約,「要去飲茶唔好預我」。寧願兜遠路,轉車、塞車、再轉車,也不搭港鐵。衣食住行,每一項使費都要花用在黃色經濟圈上。
「總之我連底衫褲都係黃店啦!」
在一次的抗爭行動中,R 與男友惹上「麻煩」,隨時被落案起訴。男友說,不如去英國吧,她想了想,決定跟隨。逃亡總是匆忙。她提早一個月向公司辭職,用來陪伴家人。沒有打鑼打鼓,只通知了幾位好友。其餘的,簡單約一餐飯,說想聚一聚,有些人說沒空,下次 join,其實已無下次。那是去年 11 月的事。
「你放心,我一定會讓你入境。」是她進入英國時一位英國關員跟她說的話。這位關員還送兩人到行李等候區,最後跟她說:「前面的路不容易走,但你已經踏出第一步,Good Luck!」
就如那關員叮嚀,前面的路確實不容易走。
搵工可以避開大陸嗎?
人要搵食。去英國前,R 曾寄履歷到某英國人權組織,希望離開後也可繼續為港人發聲。順利獲得面試機會,但工作要她協助舉辦各項示威活動之餘,還要上鏡,要 voice out。她卻步了,更在面試過程中落淚。她怕國安法,怕連累在港家人。
「如果我唔需要有呢啲顧慮,我會盡情加入為港人發聲的組織,同你哋做訪問唔使怕影全相,可以冇遮冇掩企喺街大叫『光時』口號,甚至加入英國政黨,雖然未必請我。」
到埗後再找工作。本身在港從事傳媒及編劇行業的 R,自知無法做回老本行,但也希望能盡量找回與媒體相關的職位。
上求職網站一看,幾乎所有有關中文社交媒體的工作也離不開小紅書、微博、微信,及簡體字。
「就算要去做中國公司都好,我都唔會做中國媒體公司,因為我唔想用自己呢份技能去幫佢哋,好似幫佢哋宣揚某種事咁。」
在英國,若是涉及專業知識的工作如醫療、寵物、科技、水電之類,那或許還可以完全避開中國市場,但 R 沒有這類技能,只能向文職及零售前線工作埋手。而當一牽涉零售,基本上必然與中國市場掛鉤。所以在面試時,當被問到「為何要來英國」,她會自我噤聲:
「Looking for new challenge.」她會回答。
直到有一次,她遇到一位「很黃」的負責人。
兩個月前,她得到一家英國食品公司的小組面試機會,負責面試的是一男一女兩個華人。小組上的應徵者除了她,還有一個香港人和兩個大陸人。
這亦是她首次見識到,許多大陸人在工作上的條件遠比她優勝。「佢哋好似咩語言都操得好掂,講國語又流利,其中一個大陸女仔仲要係廣東人,廣東話又得、國語又得、英文又得,成個 BBC (British Born Chinese) 咁樣。」
四人輪流發言,當被問到為何要來英國,她一如過往,回答「looking for new challenge」,就在此時,那個負責面試的男主管電話鈴聲突然響起。
——黎明來到!
主管立即緊張地把電話關機。R 當堂一呆。
「早知唔使講大話啦!」
面試後,這位主管私下致電給她,兩人煲了兩個鐘頭電話。主管對 R 說反送中時期他看新聞的時候是如何傷心,半夜會流淚。見她是香港人,又做傳媒,所以給她面試機會。
「佢話佢作為一個香港人,都好想幫返香港人,明白初初嚟到英國搵唔到工一定好辛苦,好徬徨。佢好希望做到幫人嗰個。」
電話中 R 沒有向對方訴說太多,多半的時間都在聆聽,但聽著也難免落淚。因為這是她來到英國後第一個接觸到的同路人,第一個在千里外關心著香港的人。
不過最後,她還是沒有得到這間公司的 offer。
事後 R 回想﹕「我唔係唔相信佢係想幫香港人,但當啲嘢要同利益掛鉤,佢哋都係會選擇對自己公司或者本人有利嘅選擇。個大陸女仔國語又好,英文又好,廣東話又好,又識得少少 sales 技巧,梗係揀佢啦。」
四個月內,R 寄出五十多份履歷。那段日子,她幾乎每天都會收到「unfortunately…」的 email 回覆。對她來說那感覺好像「不停畀人飛」似的。
當中有一次,她過五關斬六將去到第四 round 的 final interview。隔天收到電話,滿心歡喜以為中了,卻是打來通知不獲取錄。過兩天,她在一個港人群組中發現另一女生獲得該工作職位,R 對著男友大哭,怪自己是沒有盡力,還是根本力有不逮。
一個月前,她終於得到 offer,而且是兩個。前者是英國本土公司的 Asia Team,做行政採購工作;後者是針對港人移民的地產公司部門,可以說廣東話,而且用的是繁體字。
她本屬意後者,但工作要求她每年回港工幹一次。當初她就是因為怕出事才離開,回港工幹,當然危險。
「一年一次,最多到時詐病囉。」
她十五十六,打電話回港問媽媽意見,媽媽對她說:「唔好返嚟喇。」
聽媽媽話,她選了前者。
「好諷刺,原來香港人唔返得香港。」
如今她在新公司上班近一個月,感覺還好,但所謂的 Asia Team,原來就是中國 Team。
「有否覺得中伏?」我問。
「又未去到,始終是英國公司嘛,勉強都接受到……搵中國錢 OK,好過跟大陸人老闆。
「最緊要生存到先。」她說。
入貨可以避開大陸嗎?
工作要妥協,生活也要妥協。曾經 R 是個非黃不買的人。來到英國,打開黃藍地圖,黃店寥寥可數。
「淨係知唐人街有好多藍店。」這半年來,她在英國只幫襯過一間黃店,那就是港人開的網上超市「華南行」(華南行的故事,詳見另稿)。當時正值封城,她在網上購物,終於湊夠 50 鎊可以送貨,貨到後卻發現大部分貨品都是中國製。
「我哋想幫襯黃店,點知買買埋埋原來好多都仲係中國製。」她說。「都唔知仲應唔應該幫襯。」
粉麵、乾貨、湯包、湯料、廚具,其實 R 知道這些東西很難避免中國製。她也明白,做華人超市,要計算來貨價,就算入中國貨也是逼不得已。她強調不能抺殺華南行進口許多日韓台泰食品的努力,但如果可以在網頁上標明哪些貨是中國製,最少客人不怕買錯。
「咁當然,如果可以繼續再入少啲中國貨就更好。」
電器也是一樣。R 家中的電器大多是從 Amazon 入手,偏偏 Amazon 上九成貨物都是中國製。剩餘的一成,只是沒有告訴你它是中國製。
「睇晒產品介紹都冇寫邊度製,我哋會開始睇評論,睇下有冇人會提起,都冇,就將啲 review 相放大嚟睇,睇下件貨有冇寫 made in 邊度,睇勻曬,終於搵到件好似唔係。」
貨到,原來都係。
被逼妥協的日子 更應在小事上堅持
不過他們也有得意之作,那就是家中一個垃圾桶。桶底那張 Made in Britain 的標籤至今也不願撕下。還有那個韓國製的電飯煲,是男友從香港特意帶來的。擁有這些不是 Made in China 的物品,讓他們的心舒服些。
「我們以前是行犯罪路線,現在要行贖罪路線。」R 說。
如今 R 與男友在英國落腳已近半年。這半年間,英國幾乎都處於封城狀態。兩個人要上班的時候便上班,不用上班時就到超市買餸,煮兩餐,洗碗洗衫晾衫,累了便上床睡覺。日復日,生活變得純粹。他們形容這生活為「有少少 pure,又有少少 true。」出門可以搭地鐵,不用再刻意找巴士轉車路線,好像也可以吃麥當勞(雖然還未吃過)、喝 Starbucks(也還未喝過)。這自由的生活,讓他們少了限制,少了質疑。
也少了警惕。「生活得太簡單,與以前在香港的黑白分明好不同,好容易會令自己忘記咗一啲嘢。」
在我與 R 的接觸過程中,無論初次聯絡、初訪、正式訪問,她都反覆提及,怕自己在英國會慢慢變得「港豬化」,變成「自己以前討厭的人」。
最近,她與男友正考慮加入港人義工組織,一同製作英國版黃藍地圖,也想過製作 YouTube 短片,探討各種香港相關議題。
其中一個,還是如何避開中國貨。R 解釋說,黃藍這個概念本身有個更根深柢固的 concept,那就是不讓資金流入藍色商圈,促成「支爆」。
「個 concept 帶畀英國其實都好,遇到在地的英國人, 我都會叫他不要買中國貨,嘗試一個一個傳達。最基本我哋要先在地實行。」
工作又怎樣?R 則坦言未有想法,她只希望在未來可完全脫離中國市場。若幸運儲到錢創業,會幫香港人,幫香港。
「香港已經正值存亡之秋。如果遠在英國的香港人都變得『港豬化』,香港民族會有極大機會滅絕。」她說。「好希望身處英國的大家可以緊記自己身份,同時緊記自己離開的原因。」
訪問結束,臨離開前,我問 R 和男友:「比如說鐵達尼號,當救生艇不夠,有幸上救生艇的人應如何自處?Jack 犧牲了,木板上的 Rose 是否應該放低過去,努力面前?」
他們邊聽邊點頭,但笑說:「Rose 成世都無放低過 Jack,你唔好 Fake 我哋喎!」
文/張靜雯